社區健康新聞
Community Health News
  • 逾四千七人染疫

    2022-10-19香港政府新聞網

    本港新增4,73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252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482宗;另有390宗輸入個案。

     

    六間安老院錄得陽性個案,共七名院友和兩名員工染疫,18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學校方面,479間學校呈報688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587名學生和101名教職員。12間學校個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七天。

     

    醫院管理局公布,12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四名患者危殆,現時共22人危殆。

     

    另外,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在本港的輸入個案中累計發現99宗XBB、兩宗XBD、四宗BA.2.75.2、一宗BA.4.6、五宗BF.7和九宗BQ.1.1亞系個案。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沙田、九龍城、東涌和天水圍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72個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會在赤柱馬坑邨重開臨時流動採樣站,位於柴灣興民邨的採樣站會延長服務至星期五。

     

    鑑於屯門、大埔、油尖旺區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加載原文網頁
  • 改善地區環境 加緊減碳

    2022-10-19香港政府新聞網

    (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影片。)

     

    施政報告提出未來三年為額外7,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在2024至25年度將政府建築物整體能源表現提升逾6%,並於明年年初提出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立法建議,以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闡述政府的減碳行動,除提升政府建築物能源表現,也會加快在北部都會區等新發展區建設區域供冷系統,節約能源。

     

    當局並着手修例,把更多家居器具納入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屆時計劃下家用器具所佔的住宅總能源使用量,將由五成大幅增至約八成。

     

    政府也會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

     

    而為加快運輸業低碳轉型,政府明年試行新一代電動的士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並在2025年或之前公布推動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車的路線圖,以及制訂陸上運輸使用氫能的長遠策略。當局並會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

     

    推動全民減廢方面,除明年年初提交條例草案,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政府今年內將展開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

     

    此外,政府會研究立法,要求大型屋苑、屋邨和戶數較多的單幢住宅樓宇分類收集可回收物並交予回收商處理,又會全速建設首座位於石鼓洲旁的現代焚燒發電設施,並研究在北部都會區興建更多同類型先進設施。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將重組為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減碳策略提供意見。

     

    為加強粵港澳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大灣區大氣污染的防控合作,政府正籌備在香港興建大灣區空氣質素實驗室及氣象監測超級站,提供區域性空氣污染及氣象的監測和預報服務。

     

    針對維港兩岸海水氣味問題,政府會定期監測雨水渠出口的氣味,糾正污水渠錯駁問題,目標在2024年年底前將個別地區氣味問題嚴重的排水口污水量減少一半。

     

    李家超表示,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8月中開始打擊600多個衞生黑點,並加強約4,000個地點的日常清潔,未來將美化公共空間、優化街道景觀,並就不同環境衞生問題建立標準行動模式。

     

    當局又會全面檢視環境衞生法例的權限和罰則,首階段建議提高亂拋垃圾、店鋪阻街等罪行1,500元的定額罰款,今年內諮詢立法會,並於明年年中提出其他修例建議。

    加載原文網頁
  • 重視青年發展 藍圖年內公布

    2022-10-19香港政府新聞網

    (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影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今年內公布首個版本的《青年發展藍圖》,勾劃政府對青年發展工作的理念、目標和行動。另外,政府會推出更多首次置業項目和宿舍單位,支援青年的住屋需要。

     

    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說,《青年發展藍圖》是政府首份針對青年發展工作的重要文件,旨在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正向思維的新一代。政府會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上的困難,並為青年提供有利環境,讓他們在社會盡展所長,貢獻香港、國家以至世界。

     

    政府會落實藍圖的措施,隨後定期檢視和改良,以確保切合社會環境和青年需要。民青局正連同青年發展委員會廣泛聆聽青年和持份者的意見,將他們的心聲納入藍圖,至今舉辦和參與逾80場活動,並陸續到訪全港18區收集意見。

     

    為吸納更多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加強與政府互動互信,政府將推出青年參與倡議計劃,措施包括進一步擴大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目標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參與計劃的諮詢委員會數目由現時60多個增至不少於180個,發揮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此外,當局會選定兩個與地區事務相關的委員會,開放部分名額予青年自薦為委員,鼓勵他們就地區工程、青年發展、公民教育等議題發表意見。

     

    李家超表示,他會鼓勵政府不同部門和專業職系組織青年小組,定期舉辦活動,加深青年對它們的了解,並引導青年尋找職業路向和體驗團隊文化。其中,民航處、天文台、漁農自然護理署、海事處、金融管理局等已積極籌備青年小組,保安局則會加強紀律部隊青少年制服團隊的生涯規劃和實習機會,並於今年成立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團隊領袖論壇,為跨紀律部隊的青少年發展工作提供意見和籌辦活動。

     

    因應青年住屋需要,政府會在下個財政年度的賣地計劃再度推出首次置業項目。鑑於過往申請購買首置單位的人士逾八成半為40歲或以下青年,當局相信推出更多首置項目將有助青年置業。

     

    政府也會研究不同方式增加青年宿舍供應,包括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繼而將房間轉為青年宿舍用途,目標在五年內提供額外約3,000個宿位。青年支付的租金約為市值租金六成,他們並須承諾參與地區或志願服務回饋社會。此外,政府會物色合適的賣地計劃項目, 以試驗形式要求發展商預留一定數量的單位支援青年宿舍計劃。

     

    李家超又公布,政府明年開始每年舉辦香港青年節,邀請社會各界共同舉行各式各樣活動,凝聚青年並協助他們發展潛能、增進知識、交流經驗等。

     

    政府並會與各界合作推展多元活動和拓闊青年視野,讓他們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培養正確的大局觀。視乎疫情發展,政府也計劃擴展青年內地和國際實習交流計劃。

     

    至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會恆常化,以推動企業聘請和派駐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當局並繼續透過青年發展基金兩個資助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大灣區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協助他們解決創業初期的資本需要。

    加載原文網頁
  • 加強支援 助長者居家安老

    2022-10-19香港政府新聞網

    (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影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老有所養是政府政策目標之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包括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加強照顧者支援、增加護理員和安老院資助宿位等。

     

    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受惠人數分階段增加50%,2025至26年度受惠人數會增至12,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也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

     

    未來五年,長者鄰舍中心會增加16間,明年第四季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

     

    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會擴大,明年第三季起每年受惠人數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獲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以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

     

    照顧者支援方面,明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金額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 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李家超指出,雖然大部分長者都在社區生活和安老,但仍有約 4% 長者居於安老院,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安老宿位的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200個宿位,增幅20%,其中2,600個明年投入服務。

     

    政府會在合適用地上興建安老院、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向私營安老院買位等。

     

    當局會結合市場力量增加供應,李家超已要求發展局、勞工及福利局明年初提交建議,提供寬免總樓面面積等更多誘因,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興建安老服務設施。

     

    未來五年,政府會額外資助超過1,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要求他們畢業後在福利界服務最少三年。政府又會全面檢視院舍員工技能和資歷要求,為他們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

     

    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明年會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

     

    李家超又在施政報告提及近年發生的虐待兒童事件令人痛心,政府會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並為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兒個案。

     

    此外,婦女事務委員會用作促進婦女發展活動的年度撥款未來三年會由400萬元大幅增至1,000萬元,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資助民間項目支援婦女兼顧就業和家庭,釋放她們的潛能。

     

    少數族裔的支援也會進一步強化,當局會增聘少數族裔人士出任勞工處就業助理和一般助理,以及試行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的服務中心。

     

    李家超在選舉政綱提出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他說,明年第一季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其後逐步在其餘16區成立。關愛隊會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

     

    他指出,本屆政府的策略是精準扶貧,把資源投放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共創明Teen計劃9月展開,聚焦幫助2,000多名初中學生,社會回應正面。當局會總結計劃成效,考慮增加名額和擴大目標群組。他並已要求政務司司長重組扶貧委員會,研究和識別其他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

     

    政府也會推出改善勞工權益的措施,邀請最低工資委員會研究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檢討機制,同時,進一步檢視政府外判服務合約中聘用非技術員工的薪酬待遇、相關監察機制等安排,檢討工作明年第一季完成。

     

    李家超又提到,目前多個行業人手不足,為鼓勵市民接受培訓並投入職場,政府會邀請僱員再培訓局研究提高每日再培訓津貼額,並為半天課程提供津貼,明年第一季或之前落實。

    加載原文網頁
  • 改革醫療體制 預防為重

    2022-10-19香港政府新聞網

    (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影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人口老化加上新冠疫情,令本港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療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必須作出改革。政府會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方向重整醫療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在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下,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卻不足兩成,資源和壓力嚴重傾向前者。隨着人口老化, 慢性病日益普遍,公營醫院將不勝負荷,導致專科服務輪候時間不斷延長。

     

    有見及此,政府會重整醫療體制,扭轉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未來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達致重預防、早治療。

     

    李家超公布,政府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在社區提供全面、持續兼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在此之下,當局會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並制訂服務標準和質素保證機制。

     

    另外,政府將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明年起,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為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可獲轉介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確診者將獲安排家庭醫生和專職醫護團隊跟進治療,其中約一半檢查和治療費用由政府資助。

     

    長者醫療券方面,政府將優化計劃內容,准許夫妻共用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的醫療設備。當局也會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長者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額外500元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鼓勵他們更有效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為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政府會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的職能,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一職,以促進相關發展和政策統籌工作,例如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此外,中醫藥門診服務資助名額將由每年60萬個增至80萬個,地區康健中心也會加強中醫藥服務。

     

    李家超表示,公營醫院服務是醫療體制的骨幹,當局會從多方面提升有關服務,包括多管齊下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以期在2023至24年度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縮短兩成;並廣泛採用視像會診,以及推出新的藥物送遞服務模式,方便病人。

     

    至於醫院基建設施,政府會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第二個十年計劃則包括北部都會區的醫院網絡建設。政府也會探討不同方案,確保公營醫療系統人手充足,包括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和護士。

     

    李家超又提到,為促進香港與內地醫療合作,特區政府會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其他合適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證明,批准已於內地和相關地區註冊的藥物在符合安全、效能、質素標準等嚴謹要求後在香港註冊和銷售,從而令本港藥品供應更多元。

     

    此外,當局會與內地就「港澳藥械通」保持聯繫,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粵港澳大灣區使用,並積極研究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

    加載原文網頁
會員招募
彈窗關閉

已送出點數轉讓訊息,等待對方接收

彈窗關閉

接收成功